趣厚博公众演说课 | 我们的蜕变之旅,从不敢开口到不想下台!

2025-02-07

9天8夜200名大学生,一场关于表达力的公众演说课,见证了无数个从“不敢开口”到“不想下台”的瞬间。这里没有天生的演说家,只有一群勇敢突破自我的年轻人。他们用汗水和努力,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蜕变。

如果你也曾因为表达而紧张、焦虑,甚至逃避,那么他们的故事,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力量。

 微信截图_20250707164209.png

“我不敢”到“我试试”

冬令营的第一天,教室里弥漫着拘谨的气息。很多学员第一次站上讲台时,声音颤抖、眼神躲闪,甚至有人紧张到忘词。但正是这些“硬着头皮”的瞬间,成为了他们成长的起点。  


微信截图_20250707164217.png

一名计算机系的男生说:“我平时连编程作业的小组汇报都紧张,更别说当众演讲了。”但在Leo老师的鼓励下,他用幽默的方式将编程逻辑融入演讲,赢得了全场的笑声和掌声。还有一名来自广西的女生,曾因方言口音自卑,却在Leo老师的指导下,将“乡音”变成了演讲中的情感利器


夜晚的教室依然灯火通明,当课程表上的「21:00下课」被集体默契改写,真正的蜕变才刚开始。

教室的灯光变得柔和,学员们轮流站上舞台,开启一场只属于他们的小型演说会。有人分享家乡的故事,有人畅谈未来的梦想,还有人用幽默的方式讲述自己的“黑历史”。Leo老师在台下,始终保持着倾听者的专注,笔记本上沙沙记录的身影与讲台上的声音形成奇妙共振。

微信截图_20250707164250.png

“低头看地板时,你正在切断与观众的能量交换”“试着用故事代替说教,让数据活起来”。每一个细微的改进,都在这里被反复打磨,直到完美。


当基础训练初见成效,更具挑战的实战演练接踵而至——爆破的气球成为压力测试的标尺,学员学习与紧张共存

微信截图_20250707164258.png

气球挑战环节,教室化作情绪实验室。学员们在爆破边缘与气球博弈,此起彼伏的爆破声制造着压力峰值。当小羊手中的气球突然炸开时,她下意识后退半步,但随即扬起更灿烂的笑容,似乎在说:“看,我和我的紧张合作得多好!”这种“与恐惧共处”的智慧,正是Leo老师强调的演说者必修课。"恐惧不会消失,但要学会找到与之共舞的节奏。"气球挑战不仅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,更是对自我控制的锤炼。


“害怕被看见”到“渴望被听见”

结课仪式上,小宇的哽咽道出众人心声:“原来被听见的感觉,比想象中更美好。”这份觉醒正转化为持续生长的力量:有人准备挑战辩论赛,拿到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;有人将课程技巧融入社团招新宣讲,现场报名率飙升两倍。而那个计算机系的男生,回到实验室后主动申请在组会上分享研究成果;

那个广西女孩,报名了学校的演讲比赛,并成功进入了决赛。当这些年轻人带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重返生活,他们携带的不仅是演说技巧,更是打破人生局限的密钥——因为在征服舞台的过程中,他们早已成为自己命运的主讲人

我从不培养演说家,我只想证明,每个人都藏着一把能劈开黑暗的声音。

微信截图_20250707164305.png

表达不是天才的特权

而是勇者的战甲

每一次开口

都是对旧我的起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