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厚博 | 25年夏令营---爆炸瞬间,我们都成了勇敢的孩子

2025-08-03

当气球在掌心逐渐绷紧,每个人都在和同一个问题对峙:你敢让压力抵达临界点吗?

3min吹爆气球听起来很简单,但个小组都要吹爆,这就是一场关于勇气的无声对决。而在“明日之星”夏令营的夜晚,200位学员正共同经历着这场无声的勇气对决。

气球在唇边颤抖着膨胀,透明的膜被气流撑得发亮,像极了那些悬在心头的恐惧 —— 对 “爆炸” 的想象压得人几乎窒息。有人的手在抖,有人吹到脸红脖子粗又悄悄松了口气,还有人盯着气球上的纹路,仿佛在数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秒。直到第一声 “砰!” 骤然炸响,预想中的刺痛并未降临,只有轻微的气流拂过脸颊。我们这才惊觉:原来恐惧最擅长的——是把想象放大成牢笼


气球是面诚实的镜子。、

照见人对 “极限” 的本能抗拒:压力到了顶点会崩溃吗?

照见人对 “破碎” 的深层胆怯:如果连一只气球都握不住,是不是证明自己太脆弱?

更照见团队里的微妙联结:当有人攥着气球不敢发力时,身边会悄悄伸来一只手托住他的肘 —— 孤立无援和有人托底,原来差着一整个转身的距离。

 640.jpg

第一个气球炸响时,半数人下意识捂紧耳朵;到第十个炸响时,“加油” 声已经盖过了胆怯。穿蓝色 T 恤的男生帮女生扶住快要脱手的气球,扎马尾的姑娘对着伙伴喊 “我数到三一起吹”,原本零散的呼吸声,渐渐汇成了同频的节奏。大家都在心里算着一笔账:吹爆气球只是开始,就像人生里所有的 “第一次”—— 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演讲时,台下的目光像不像此刻绷紧的气球?第一次和团队攻坚时,分歧的张力是不是也像这膨胀的膜?第一次承认 “我害怕” 却不肯放手时,那份倔强里,藏着多少想冲破束缚的勇气?

 截屏2025-08-05 17.30.02.png

其实在 Leo 老师的公众演说课上,我们早就见过无数个 “气球”。它们是讲台下攒动的目光,是练了十遍仍卡壳的台词,是要在陌生人面前袒露真心的忐忑。就像今晚这些彩色的气球,看似脆弱,却能载着勇气飞很远。当有人在课堂上第一次脱稿演讲,当小组在协作中把分歧拧成共识,当有人红着脸说 “我还是紧张但我想再试一次”—— 这些时刻,和吹爆气球的瞬间本质上并无不同:都是在 “打破” 的瞬间,看见新的可能

640.jpg 

真正的成长从不是 “从不害怕”。是明知气球会炸,却愿意再送一口气;是知道演讲会紧张,却还是攥紧稿子走上台;是清楚协作会有摩擦,却依然伸手说 “我们再商量”。就像今晚,当最后一只气球炸开时,没人再躲,有人笑着抹掉溅到脸上的气球屑,有人和身边的人击掌 —— 原来彼此托举时,连 “破碎” 都带着暖意。

 

上百个气球爆炸的味道有点怪,但混着此起彼伏的笑声,倒也成了夏令营里特别的记忆。毕竟 “明日之星” 的勋章,从来不属于天生无畏的人,而是给那些在炸响的瞬间,敢对自己说 “再来一次” 的普通人。未来的路还长,我们还要一起捏爆更多 “气球”,但没关系,身边总有群人,会笑着喊 “加油”。